科创江阴 向“新”图强——《风流一代》“县域经济观察”专题采访调研组走进江阴

发布时间:2025-01-23 浏览量:

  从人才工作的角度来说,首先,江阴配备有较好的统筹协调机制,多部门共同发力工作;其次★,关于人才的政策体系也较为完善,其中以2022年迭代升级的“暨阳英才计划”为主要框架,旗下配套有十多个相关实施细则,例如针对高层次人才的安家补贴、创新创业项目评选等;再次★★,注重品牌效应,目前以★★★“‘澄★★★’望您来,‘澄★★★’就未来”人才活动为主★★;从次★,本土科创载体丰富★★,并在全国较为发达的地区,例如北京★★、上海、深圳、西安★★★、武汉等人才资源密集的地方建立了飞地★★★;最后,我们也始终致力于构建良好的人才生态,确保人才来到江阴后能够在此发光发热。

  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招商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招商管理机制方面,出台了风险预评估、工业用地项目评审办法,组建项目研判专家库,搭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突出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每个项目在正式签约前都要将相应的可行性报告、尽职调查报告、专家意见上传至平台★,由涉及项目落地的相关职能部门进行风险预评估,评估发现的风险与问题会被反馈给相应的接洽板块,由他们与项目方进行确认及调整★★。通过风险预评估后进入项目会商评审,项目得分达标后方可签订正式协议,有效保障落地项目质量★。探索市场化、专业化招商方面,市级及各开发区均组建了产业发展中心有限公司或招商发展有限公司,多渠道配优配强招商队伍,探索市场化绩效运行,常态化开展全市领导干部和招商人员★“学专业、懂产业”专题培训,提升招商专业度和积极性。同时,用好“乡缘”纽带,集结各领域精英人才,组建“江阴青锐投资促进联盟★★”,借智借力助力江阴招商。

  一是创新主体更突出★★。2023年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365家、数量两年翻番★★;省创新型领军企业7家,居全省同类城市之首★★★。二是科创平台更开放,充分发挥高校支撑力★,与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哈工大★★、中科大等建立战略合作,成为首个实施“江阴─清华创新引领行动计划”的县级市。建成全省首家新能源领域的长三角太阳能光伏技术创新中心。三是科创载体更高质,今年全市新建深业研创科技产业园、临港科技工业园、交通装备智造产业园(一期)等科创载体,累计建成了北京、上海、深圳等10个科创飞地★★。四是科创要素更集聚。聚焦我市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实施★★★“霞客之光”创新攻关计划,持续打响★“智荟澄”科创品牌。五是科创生态更优化。先后出台《“科创江阴”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年)》《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科创中心的若干政策措施》等近10个政策文件★★。

  座谈会上,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研究员、社会治理中心副主任苗国博士提出,作为★★★“中国制造业第一县”,★★“百强县域”的佼佼者★,江阴以★“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的城市精神补短板书写着辉煌★★。在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中国经济面临一系列挑战的大背景下★★,江阴以原有产业优势为基,做好传统产业数智化革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激发创新活力、用科创力量引领新兴产业布局发展这两篇文章★★,构建起科产城人深度融合的新生态★★,不断蓄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巨大潜能★。

  在两日的行程中,《风流一代》杂志社记者团深入调研采访了江苏华兰药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阴市高拓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江苏新申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阴旭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科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霞客湾创智园等企业、园区,在与企业家★★★、基层员工以及职能部门负责人的交流中了解江阴经济发展的独到之处★★★,探寻这一县域“优等生★★★”持久弥“新”的秘诀。

  在数字经济方面★★★,一方面,市工信局负责牵头推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其中重点聚焦集成电路这一特色产业,充分发挥长电科技★★、盛合晶微等集成电路封测领域的龙头企业的影响力与集聚效应,通过江阴集成电路创业投资基金、瀚联半导体★、中科鑫潮等产业投资基金的加持,推动江阴集成电路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目前,江阴微电子产业园已集聚集成电路相关企业48家,江阴集成电路设计创新中心已累计引进半导体设计及相关领域企业29家★★。另一方面,市工信局负责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我们大力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三大行动★,充分借助专家、协会、服务商等各方力量,按照数字化诊断—实施改造—创建标杆的路径,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诊断已基本实现全覆盖,近三年累计新增省星级上云企业★★、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等省级以上智能标杆超600个。

  近年来,我市聚焦“科创江阴”建设,凝心聚力、开拓创新,科技指标稳步提升,科创工作再创新高。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新质生产力虽是一个新名词,但于江阴而言,早已在★★★“科创江阴★★★”建设的过程中变得可观可感。近年来,江阴大力发展“345★”现代产业集群,即高端纺织服装、石化新材料、金属新材料等3个千亿级特色产业★★★,新能源★、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现代物流★、健康文旅等5大未来产业★★★。与此同时★★,江阴还积极融入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完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对接机制,建成10个“科创飞地”,打通“飞入地”孵化与★“飞出地”产业化联动发展通道。

  从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90年代规模企业独领风骚,到本世纪初“江阴板块”闻名全国……在江苏制造中★,“中国制造业第一县”江阴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拥有的各类中国500强企业、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均名列中国同类城市第一。

  在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方面,我们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分产业挖掘培育优质企业★,实施“三赋★”行动★,助力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用好服务专员和中小企业服务平台★★,重点抓好上市辅导★★、人才引培、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截至目前,我市累计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3家,占无锡大市的18.3%★★;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90家★,占无锡大市的16★★.5%★★;无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77家★。营业收入超亿元、在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三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共126家★,占比达到45.2%。

  霞客湾科学城通过设立基金★★★、进行股权投资等策略,成功吸引企业入驻。企业落户后★★,我们将提供一系列流程化、管家式的全周期服务,包括协助处理各类审批手续。在此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科创园区的资源优势,提供政策扶持以及装修★★★、水电等个性化服务,确保企业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氛围★。企业投产后,我们将继续支持企业成长,深入挖掘其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需求★,并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在市场中稳固地位★★,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江阴虽然是一个小县城,但也是制造业大县、华夏A股第一县★★★。目前,我市拥有62家上市公司,其中对人才的要求很高。因此近年来,我们一直在致力于人才的招引和留用工作★★★,力图让青年人才爱上江阴、留在江阴★★。

  带着疑问★★,2024年11月11日—12日★,《风流一代》杂志社“县域经济观察★★”专题采访调研组赴江阴,走进园区★★★、企业,与相关人员就“科创江阴 向‘新’图强★”这一主题展开深入交流★。江阴团市委书记周佳能★★★、副书记张子晔陪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