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两弹一星★★★”在海淀主题展也于当日在北京卫星厂科技园5号厂房开放★★★。海淀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张东旭表示,海淀区是中国★“两弹一星”事业的发源地★★★,是“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产生地★★。展览开放后,将与园区一体打造“两弹一星★★★”精神研学基地,并成为新中国成立主题片区的组成部分。同时★★★,还将定期开展相关研学活动,使其成为串联海淀区、北京市以及全国“两弹一星”相关地标的枢纽★★★。(经济日报记者 杨学聪)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海淀区丰富高品质多样化文化供给★★,不断增强人民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建成试运行,“畅春新园”科技文化集聚区初具规模,成为海淀文化新地标。统筹城市更新与文化空间建设,挂牌十大演艺新空间★,在清河之洲等公园嵌入小微文化体验空间,推出“砖窑里”公共文化艺术综合体★★,文化★“服务半径”不断拓展。截至目前★★,全区公共文化设施面积777★★★.43万平方米★★,备案博物馆29家,实体书店217家。成功举办中关村国际青年艺术季★★★、中关村音乐季等一系列文化活动,为市民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元的文化大餐★★★。
海淀区融媒体中心主任佟志伟表示,近年来★★,海淀区融媒体中心依托★“掌上海淀”客户端搭建了“数字孪生社区”,除进行新闻内容推送外★★★,还重点开展便民服务和公共文化服务★★,打开基层媒体深度参与社会治理突破口★★★。截至目前,数字孪生社区平台共计开展活动401场★★★,覆盖海淀区29个街镇282个试点社区★。该项创新应用摘得了第33届北京新闻奖一等奖★,也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成长项目★★。下一步,海淀区融媒体中心将针对“数字孪生社区”开展数智发展探索,实现移动服务“全生态化”,为基层治理★★“导航”,为便民服务★“提速★”,为文化强区“蓄能”★★。
聚焦新质生产力示范区建设,海淀区大力实施“文化+”战略,以文化软实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文化+AI融合发展路径,成功举办首届大学生AI艺术季,着力打造高级别AI艺术展示、人才汇聚交流★★★、产学研对接转化平台★★。发挥头部企业★、产业园区吸引集聚效应★★,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向好★★,我区现有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5个、市级文化产业园区11个★,今年前三季度全区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收入合计9514.8亿元,同比增长12%★★,占全市比重58.4%★★。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开展西山文旅资源统筹开发、南沙河流域文旅项目研究,推出科技、高校两大特色研学线路★★★,发布海淀文旅大模型及游客服务智能体★★★,文旅服务品质和旅游环境不断提升。
此外,海淀区还用心提炼海淀文化IP★,发挥文化交流交往的功能,以城市形象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北京故事★。找准市民群众情感共鸣点,城市网宣片《海淀很潮》一经推出便刷屏热传,全网传播量超7.6亿人次。突出海淀文化内核,全新打造城市形象宣传片《生命》和招商宣传片《我有一个朋友在海淀》,推出“听见海淀 爱上海淀”系列广播新媒体节目30期、传播量超2100万★★★,“我的北京我的家——海淀篇”国庆直播节目播放量超6350万。成功推出★★“海淀有礼★★”城市伴手礼品牌,并在2024年服贸会上精彩亮相★★★。举办“外交官看中国-感知北京一区一品海淀行”活动,助力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积极探索文化+AI融合发展路径★★,发挥头部企业、产业园区吸引集聚效应,今年前三季度全区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收入合计9514★★.8亿元,同比增长12%★★★,占全市比重58.4%……11月18日,北京市海淀区发布的文化建设★“成绩单”令人眼前一亮★。海淀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齐慧超表示★★,近年来★★★,海淀区坚持以习文化思想为指引★★★,全力服务文化强国战略和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功能,按照北京市委对海淀“在文化赋能提质上作示范”要求,坚持文化科技双轮驱动,扎实推进文化强区建设,海淀文化高质量发展呈现出崭新气象。她表示,近期《海淀区推进文化强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年-2027年)》也将正式发布。
海淀区文旅局局长黄英介绍,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21205平方米利来平台,其中地下19205平方米,2024年10月整体完工。作为“畅春新园★★”科技文化集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中心以打造★★★“展览★★、研究、交流★、教育”四个中心为一体的高品质文化新地标为目标,着力推进三山五园历史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系统性传承★★、创新性发展的整体保护研究。11月28日至2025年3月13日★,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将迎来首个大型文物展——《邂逅爱琴海:那不勒斯国立考古博物馆文物精华展》★★。此外,圆明园科研成果展、海淀文物基本陈列展★、三山五园数字展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